产品介绍
ePAGE-Quick一步法彩色凝胶快速制备试剂盒是一种采用上层胶和下层胶的新型预混液,在传统凝胶配方基础上进行了优化,仅需加入改进型促凝剂即可制胶,无需加 TEMED,避免恶臭气味。不仅简化和缩短凝胶配制步骤和时间,而且兼容传统的 Laemmli体系中的 Tris-Glycine电泳缓冲液,可以在高电压下快速完成蛋白电泳。在不同浓度胶体系中,上层胶的缓冲液中加入了颜色指示剂,使加样孔清晰可见,方便加样。本试剂盒也可用于非变性 PAGE凝胶电泳。
操作步骤
(以一块 0.75/1.0/1.5mm 的 mini 胶为例)
1. 分别量取等体积的下层胶溶液和下层胶缓冲液,各 2.0/2.7/4.0 ml,混匀。
2. 分别量取等体积的上层胶溶液和彩色上层胶缓冲液,各 0.5/0.75/1.0 ml,轻柔混匀
3. 向步骤 1 的混合液中加入 40/60/80 ul 改进型促凝剂,轻柔混匀。将混合好的溶液,灌入制胶板内, 使液面和玻璃板上沿之间的距离比梳齿长 0.5cm 即可
注意:(1)此溶液是过量的,请勿全部注入,可留少许配胶杯中,以判断胶凝固情况。
(2)加入改进型促凝剂后,需轻柔混匀,防止过多氧气混入胶溶液中,抑制 PAGE 胶的聚合。
4. 向上述步骤 2 的混合液中加入 10/15/20 ul 改进型促凝剂,轻柔混匀。无需等待下层胶凝固,直接将混合好的上层胶溶液轻缓地注入制胶玻璃板中,插入梳子。
注意:(1)灌注上层胶溶液一定要轻缓,避免将上层胶溶液冲入下层胶溶液中。上层胶溶液注入后,轻轻振动制胶架,即可使上下层胶分界线齐平。
(2)加入改进型促凝剂后,需轻柔混匀,防止过多氧气混入胶溶液中,抑制 PAGE 胶的聚合。
5. 等胶凝固后(约 15-20 分钟),取出梳子,即可用于电泳。
注意:(1)推荐电泳条件为电压 150V, 电泳 60 分钟左右,可根据溴酚蓝位置,适当缩短或延长电泳时间。
(2)胶凝固后上下层胶分界线平整度略弱于传统方法配制的胶,但对后续电泳没有影响。
成分及保存条件
本产品常温运输;保存在 4 度,其中改进型促凝剂保存于-20 度,保质期为 12 个月。已开盖的改进型促凝剂,可以保持于 4 度至少 3 个月。
注意事项:
1. 丙烯酰胺有神经毒性,请穿戴实验服及口罩经行相关的实验,若是不小心溅到身体上,请及时用流水清洗,若有需要,请前往医院咨询医生处理。
2. 本品因加入颜料,上层胶对样品没有强的浓缩效果,经过内部成分的优化,与传统凝胶相比,对蛋白条带分离效果更好,分辨率更高,蛋白条带更窄更锐利。
3. 改进型促凝剂的用量仅供参考,量越多的促凝剂可加速凝胶,反之亦然;凝胶速度与温度成显著正相关,温度越高凝胶速度越快,温度越低凝胶速度越慢,实际用量可根据个人实验习惯经验及环境适当调整。室温过高时建议适当减少改进型促凝剂的用量;相反,如果室温较低,可以适当延长凝胶时间。
4. 本产品已加入适量的 TEMED 替代品,如需要进一步提高凝胶速度,灌胶前溶液中可按需补充适量 TEMED。
5. 推荐电泳条件为电压 150V, 电泳 60 分钟左右,可根据溴酚蓝位置,适当缩短或延长电泳时间。
6. 为避免凝胶中气泡的形成,建议在配胶之前,使胶溶液及缓冲液平衡到室温(如室温放置几分钟),对于温差比较大的环境,建议可以延长平衡时间至 30-60 分钟。
7.一步法制备的胶,凝固后上下层胶分界线平整度略弱于传统方法配制的胶,但对后续电泳没有影响。也可以参考传统制胶方法,先制备下层胶,使用水或醇压平凝固之后,再灌注上层胶。
8. 本产品仅用于科学研究。
胶浓度选择参考
本图为 Tris-Glycine 缓冲液体系中,蛋白分子量在不同浓度的 SDS-PAGE 凝胶中的分离示意图。 可能会因温度、pH 值等因素不同,实际分离情况会略有些出入,本图仅供参考。